不少家长经常问,孩子的学籍号是什么,有什么用?暂时学籍号又是什么,怎么用?面临这一系列的问题 ↓↓↓来看看教育部关于学籍常见问题的官方解答吧“学籍是什么?学籍 是指某个儿童少年作为某所学校学生的身份。学籍档案 是记载学生就学和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
学籍治理 是指学校和有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凭据国家有关执法法例和政策,对学生从入学到结业的学籍举行治理的行为,是学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学籍有什么用?学籍的主要功效是记载,是学生入学的效果,不是入学和转学的前提条件。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生入学的后置法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不应将学生之前有无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至吸收地,作为确定入学资格的须要条件,不得以学籍问题为由拒收学生。“学籍号有几种?学籍号 是学籍信息的焦点要素。
学籍号以学生住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陪同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原则上终身稳定。学籍号分为“G”字头正式学籍号、“L”字头暂时学籍号以及“J”字头学籍号三种。☑ “G”字头正式学籍号:具有“L”字头暂时学籍号的学生经由全国查重和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举行比对,通事后分配“G”字头正式学籍号,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通过学籍系统下发。
“G”字头正式学籍号为“G+身份证号”,但学生身份证号发生变化等特殊情况下,二者可不相同。☑ “L”字头暂时学籍号:学生首次注册学籍后,分配“L”字头的暂时学籍号。“L”字头学籍号根据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与身份证号相似,但与身份证号不具有对应关系。
“L”字头暂时学籍号是学生获得正式学籍号前管理各项业务的依据,在管理有关业务时与正式学籍号效力相同。各地各校在管理有关业务时应对持有暂时学籍号的学生一视同仁。
☑ “J”字头学籍号:是为暂无公民身份证号或原公民身份证号不行用的学生设计的。编码规则与身份证号相同。学生获得身份证号后,可以申请将学籍号更改为“G”字头正式学籍号,但保留原来的记载。“获得“G”字头正式学籍号后,是否可修改其中的关键信息?“G”字头学籍号具有权威性。
获得了“G”字头正式学籍号的学生,其学籍号不能轻易修改。因户籍关键信息变更,确需对“姓名”和“身份证号”两项关键信息举行修改的,必须推行相关法式。修改时,应由学校学籍治理员在学籍系统内,上传户籍等相关证明质料照片或扫描件;县级学籍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后,提交中央数据库举行全国查重和身份比对。
对没有问题的,可举行修改。☆ 学籍修改情况的历史信息将随学籍永久保留。“小学入学年事停止日期如何确定?学生入学年事的停止日期由各省依据执法设定。
未足龄学生跨省入学要慎重看待!对于8月31日未满6周岁外省儿童入学需求要慎重看待,制止跨省就学后再转回本省就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条划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事和年限,以及因缓学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延长的在校年事,由省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划定和当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因此,学生入学年事的停止日期由各省依据执法设定,全国未做统一划定。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治理系统提供了入学停止日期控制功效,但已经授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行设置停止日期。
“非小学一年级新生该如何建籍?先查重,再建籍!全国中小学生原则上应通过与学前教育治理系统对接或在小学一年级入学时建设学籍。少数因故没有建设学籍的非小学一年级学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每月月末将学生名单按划定的花样提交教育部教育治理信息中心举行全国学籍查重。查重通过的才气新建学籍,查重不通过的,应按划定管理转学手续。理论上,学校均应为没有学籍的学生实时建设学籍。
但为防止恶意或过失重建学籍,确保学生学籍全国唯一,掩护相关学生利益,维护学籍治理秩序,对非一年级学生补建学籍的,必须举行全国查重。“转学时没学籍怎么办?学籍的主要功效是记载。
不得将学籍作为入学和转学条件。也就是说,学籍是学生入学的效果,不是前提条件。
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生入学的后置法式,不应将学生之前有无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至吸收地作为确定入学资格的须要条件。原来已建学籍的,应通过学籍系统为其转接学籍;原来没建学籍的,应通过查重法式后为其新建学籍。学籍系统或数据传输泛起故障等特殊情况时,可凭据家长要求先通过线下流程管理转学,线下流程完成后,学生即视为在校生,之后再通过学籍系统完成电子学籍档案转接,实现“人籍一致”,最终审核以学籍系统的信息为准。“新学籍系统中如何管理转学?所需质料简化了,大多在网上管理。
在转学等业务流程中,学籍系统在学校和区县学籍治理员处置惩罚环节的基础上设置了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卖力人的核办环节,相当于纸质质料的盖章审批。因此,通过学籍系统管理转学,除了要求家长提供学籍准确信息(如转出学校打印的学生基本信息表)和转入学校(吸收学校)需要在学籍系统内上传说明转学原因的证明质料之外,各地各校不应再要求家长(学生)提供其他质料。
除了因故障需要先线下管理以外,取消纸质转学审批表和证明质料。“该学生在A校没有学籍信息,该如那边理?学生和家长可向B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反映,责成B校同意释放学生学籍。
之后,向A校申请以转学的方式向B校调取学籍。A、B学校之间或学籍主管部门之间有争议的,可参照对第二条的回复举行投诉。“在外省小学初中结业后,如何回户籍地就读初中高中?当地教育部门必须摆设!凭据《义务教育法》划定,小学结业后回户籍地就读的,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摆设入学。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不得以无学籍或无法调转学籍为由拒绝吸收。确定吸收学校后,对有学籍的,由吸收学校提倡相关流程调转学籍。
无学籍的,参照上条的回复建设学籍。初中结业就读高中,需要根据划定到场相应的考试招生。
招生的条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但不得以无学籍或无法调转学籍为由拒绝吸收。通常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同意吸收的,均可通过中小学电子学籍系统管理学籍转接。有转回户籍地就读计划的,学生和家长应及早相识户籍地高中报名考试招生的有关政策,定时到场当地高中招生考试。““出国留学”等状态的学生如何管理转学?正常管理!进一步贴近服务学生和家长,适应学籍治理实际,学籍系统将允许处于“出国”“其他离校”“退学”“开除”等状态的学生直接手理转学(含跨省转学)。
转学完成后,学生状态稳定,在转入学校管理相关手续后变为在校生状态。“休学”状态的学生应在原就读学校管理复学手续后再管理转学手续。
“跳级和留级的学籍该如那边理?这个没有全国统一划定,《中小学生学籍治理措施》已授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中小学生跳级和留级等学籍变更的详细条件和治理措施。需要说明的是,学籍系统具备相关处置功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凭据本省学籍治理的详细划定设置地市、区县的处置惩罚权限。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康健发展作为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建设和规范学生跳级或留级的事情机制,指导地市和区县做好相关治理事情。固然,义务教育属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平等、公正、强制等特征,所以原则上不勉励留级、跳级。留级、跳级问题属于详细的学生治理问题,是学籍异动,凭据《中小学生学籍治理措施》,留级、跳级的条件和管理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划定。
“学籍信息如何更新?由班主任通知学校学籍治理员,县级部门每学期核对一次。每名学生的学籍信息中,“是否留守儿童”“是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政治面目”“现住址”“联系电话”“户口所在地”“上下学交通距离”“上下学交通方式”等字段可能发生变化,班主任要将学生上述信息的变更情况通知学校学籍治理员,在学籍系统内实时更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设信息核查事情机制,每学期核查一次学籍信息变更情况,确保学籍信息准确,与实际一致。
“家长遇到学籍问题该咋办?实时向学校和学籍治理部门反映情况。凭据划定,要进一步向社会公然省级以下学籍治理部门受理投诉的电话和邮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实时处置惩罚有关问题。属于省级学籍治理和省级运行情况的问题应由本省解决,跨省业务和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以陈诉单形式实时陈诉教育部。
本文来源:乐鱼app-www.lwt5858.com